玉是一种稀有珍贵的**材料,硬度大难以加工,但中国工匠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毫不费力地将玉加工成想要的形状,这就是江苏玉石加工。在商代,玉器以其精致和小巧博得**社会的宠爱,以致成为一种身份的地位的象征。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一对玉雕象和殷墟5号墓中出土的墨绿色玉龙,都是中国商代江苏玉石加工的**代表。 玉象体态圆润丰满,鼻子弯曲,嘴微微张开,而象牙未长出,显得稚气十足,憨态可掬。作者对小象胖胖的体态和身体比例作了一定程度的夸张,加大了头和缩短了腿,强化限制性有小动物的共性,显得非常可爱。后者更是中国较早的龙造型之一,**,龙角,龙身还有龙身上的花纹已经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。这些工艺说明,商代的江苏玉石加工的独立风格已经形成。这样的江苏玉石加工与当时的文化,有着密切的联系。 从商以后,龙开始成为各种材质雕塑的主要题材之一,这其中江苏玉石加工的龙占有很大比重。商代江苏玉石加工师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,在玉材尺寸很小,色泽质地不一的情况下,创造出了大量良好作品。为江苏玉石加工成为中国传统雕塑中的重要角色做出了**的贡献。 在商以后的中国社会,江苏玉石加工的技术日益发达,雕工敢于大胆**,钻孔,精琢的工艺水平都大幅度提高。玉器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,随身佩戴的玉器被赋予*,**,身份标识等功能。而文学,理学与玉文化之间的互动也十分密切,比如,我们常用的词“切磋”,“琢磨”就来源于《诗经》中对江苏玉石加工工艺的描绘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分别是地骨,牙,玉,石的加工。而“君子无故玉去身”等观念既源于玉器业的昌盛,反过来又促进了玉器业的繁荣。从此,江苏玉石加工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,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